首页 > 政务公开 > 动态要闻 > 镇街动态
梅坑镇:三大举措解锁“百千万工程”的“梅坑范式”
来源:秀美新丰客户端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7-21 16:07:07   查看次数:-   字体: 默认   

  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启动以来,梅坑镇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以务实作风推动产业发展,把务实的清风从会议室吹到田间地头,吹到群众心头,各村立足自身实际,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群众主体为关键,资源整合为支撑,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探索出“红色引领、产业赋能、文明铸魂”三大举措,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能,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梅坑经验”。

  

文章配图

  红色引领:党建赋能,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梅坑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镇村组”三级党建网格体系,推动党组织触角延伸到乡村建设各个角落,以务实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

  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紧紧扭住党建引领这个关键,梅坑镇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中,陈群标、钟有振、谭志良等党支部书记率先垂范,带头清理自家周边卫生死角,亲自动手为群众清洗墙面,形成强大感染力和号召力,带动村民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潘希常、潘光卫等党龄超过30周年的老党员冲锋在前,不畏严寒酷暑,每次开展卫生清洁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主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中,各村通过开展“睦邻制”网格,构建“镇村组”三级网格矩阵工作体系,实现基层治理无死角、全覆盖。2025年以来,全镇(街)邻长共协助开展政策宣传813次,报告风险隐患63起,调解矛盾纠纷63宗,提供“微服务”471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485件。

  在积极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长江村、梅东村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各类学习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党员积极宣传宣讲党的最新政策和理论,强化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员素质能力,努力打造一支过得硬、能战斗的党员队伍,为乡村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在推动绿美乡村建设工作中,利坑村、梅南村通过结对共建引入高校智力支持,提升乡村建设品质。学院师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新火百千万,丰绘筑新篇”主题墙绘活动。以乡村振兴、客家文化、乡风文明为主题,在村内空白墙面创作了6幅总面积达400平方米的墙绘作品,还为利坑村量身定制“缤纷果园”产业规划,目前已种植黄皮200棵、杨梅100棵、枇杷100棵。

  红色文化,激发内生动力

  梅坑镇依托叶剑英革命活动旧址、李任予旧居等丰富的红色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一方面,完善红色景点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以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为起点,完成省道S347(虎掩至梅南段)道路白改黑工程,进一步优化路段绿植和路标,全面实现路灯亮化,新增规划停车位,优化改造旅游厕所;另一方面,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重新挖掘镇内红色典故,修缮叶剑英革命活动旧址、李任予旧居的破旧瓦面及外墙,计划在建成后重新进行布展,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红色引领、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之路。

  产业赋能:多元发展,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梅坑镇通过“能人带动+产业聚合”的路径,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奋进”的发展生态,以务实作风推动产业发展,让镇域经济在“百千万工程”中“旺起来、火起来”。

  能人助力,带动产业发展

  梅南村、利坑村等支部立足结合实际,成立富村惠民公司,以“职业经理人+ 新农人”运营模式,整合生态田园景观,探索文旅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让乡村发展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梅南村成功打造“丰收节”“梅南大集”等文旅活动,还成功塑造特色文旅IP——梅南仕。“丰收节”活动热闹非凡,参与人数超出全市主会场,“梅南大集”活动共吸引约8万游客参与,拉动消费超30万元,为当地村民带来超10万元收入,村集体经济增加4万元。利坑村成立绿化公司,除完成本村的绿化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了其他支部绿化带浇水、树木修建等任务,实现互帮互助。

  齐聚民心,推动乡村建设

  在破解乡村建设难题上,梅坑镇也有独到之处。在典型镇村建设初期,面对道路狭窄、环境杂乱等痛点,梅中村时合小组的老党员率先垂范,主动无偿让出自家35㎡土地用于扩宽村道,树立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榜样。村民们迅速响应,26户竹林主无偿提供1600㎡竹林用于河道提升和小公园建设;村民们主动拆除9600㎡破旧闲置的泥砖房,腾出空间用于公共绿地、小公园和统一规划的农具房建设。

  利坑村通过召开片区会,村集体集资110万元,收集石头、黄泥、河沙1500吨,村民自发投工投劳800余人次,共同参与村庄建设。乡贤陈智文捐赠价值20万元的大香樟68株打造“乡贤林”,并捐助36万元混凝土支持碧道项目,以实际行动回馈桑梓。梅东村邀请在外经商、退休干部等46名乡贤返乡,实地参观建设现场,通报发展规划。乡贤们主动响应,累计捐款19.8万元。

  文明铸魂:风尚涵养,厚植乡村振兴精神根

  2025年以来,梅坑镇紧紧围绕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把务实的清风从会议室吹到田间地头,吹到群众心头,紧密结合本镇实际,开拓创新、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文明实践,提升治理效能

  在务实作风的托举下,文明实践站被重新定位为“百姓客厅”。普通村每月2场、典型村每月5场的活动不再“照单念文件”,而是“群众点菜、干部配餐”。

  梅南村首场“百千万工程”宣讲,把政策搬到田间地头,志愿者宣讲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新政策;“文明实践贺新春·树新风”文艺汇演,节目由广场舞队、小戏小品演员、客家山歌代表轮番上阵,观众里三层外三层,笑声掌声盖过音响。这些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树立典型,发挥带动作用

  文明实践的落脚点在于“人”。梅坑镇每季度举办一次“新丰好人”的推荐,每年度积极参与“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的选拔,努力挖掘本土事迹,弘扬孝亲敬老、实干奉献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梅坑镇挖掘了罗保新见义勇为智救落水者、罗剑定兢兢业业扎根山区教育数十年等动人事迹,并开展讲座传递正能量,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乘数效应。如今的梅坑,抬头可见公益广告,转角遇到志愿服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成为“百千万工程”最动人的精神底色,在全镇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